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盗袭击。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
这样做的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价格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于是,货物的运费也低。即使这样,荷兰人还不满足,为了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又在船只上加上了一种特殊的设计。
荷兰北方航运博物馆 馆长 维歇尔·克尔克迈尔:
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越多。
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这种船,荷兰人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但是,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特殊的船只显然不够,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那些驾驶船只的人。
荷兰北方航运博物馆 馆长 维歇尔·克尔克迈尔:
1596年到1598年,一个有名的人叫巴伦支,他是荷兰的一个船长,他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经过了三文雅,现在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
三文雅地处北极圈之内,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私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荷兰,送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阿姆斯特丹,荷兰海运博物馆。每个星期天,这里都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切身体验来学习荷兰的历史。这样的活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参加也从不间断。教师由不同职业的志愿者担任,他们一丝不苟地带领孩子们重温四百多年前荷兰水手的生活。
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荷兰人的祖先不仅仅是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实际上在距今五百多年前的16世纪末,他们几乎垄断了欧洲的海运贸易。
荷兰海运博物馆 馆长 约斯特·舍肯伯鲁克:
在某一段时间,荷兰船队的数量比英格兰、法国和苏格兰海上商船的总和还要大。荷兰的商船大概有1800艘,它们可以把货物运到欧洲的每一个角落。
伴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城市作为交易的市场、储存货物的仓库、维修船只的工场,在荷兰逐渐兴旺起来。渐渐地,生活在这些城市中的人们发现,一个超越商业贸易甚至是超越经济生活的难题,摆在了他们的面前,这就是到底应该由谁来管理城市,应该怎样管理城市?
和欧洲其他地方一样,一开始,荷兰城市的主人是那些贵族们,因为城市是总是建立某个贵族的领地之上。贵族们建立起小型的军队,名义上是为城市提供保护,实际上是依靠武力取得税收。
荷兰乌德勒兹大学政治历史系 教授 伊多·德汉:
这意味着,在城市里,有钱人比较有权力,他们可以主导讨价还价,贵族们依靠生意人给他们提供财富。
荷兰国务委员 约里斯·福尔胡弗:
商业和城市的兴起使人们产生了对经济自由的渴望。
日渐富有的市民们最终做出一个让人惊讶的选择。他们像购买货物一样,从贵族手中买到了城市的自治权。从此,市民们自行立法,贵族不能直接向他们收税。“市民自治”为荷兰的城市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到公元15世纪末,将近一半的荷兰人生活在城市中。
荷兰莱顿大学历史系 教授 威廉·范德莫伦:
每个城市都努力获得更多的贸易机会,城市由有钱的商人统治,由他们来决定城市的管理。
这座建于15世纪的市政厅,每隔15分钟就会再现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场面:贵族将城市的管理权转交给市民。发生在荷兰历史上的一个瞬间,借助这个特殊的计时工具成为了永恒。
文章分页:[1][2][3][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