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法国前总统 吉斯卡尔·德斯坦
戴高乐几乎是单独一人成功地赢得了法国的合法地位。他和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一起参加了重要的国际会议,并使法国参加了柏林停战的签订,使法国恢复了像中国那样的大国地位,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戴高乐决心恢复法兰西应有的光荣。他说:“没有了伟大,就没有了法国”。但是,历史已经清楚地表明:像路易十四和拿破仑那样的军事征服都不可能使法国获得长久稳定的大国地位。戴高乐说,进步是维护国家独立的唯一条件,一个经济衰弱的法国,不可能在世界上真正立足。正是在戴高乐时代,法国的经济全面复苏。
采访:中国法国研究会 会长 蔡方柏
戴高乐这个信念,就是要把法国变成一个强大的大国,要发展经济,使法国在世界上占有它应有的地位。因此,他强调独立,所以,这样一个思想对他后来发展经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他发展经济,搞他的工业体系,有他自己一套独立的工业体系,例如说,航空工业,他要搞独立的体系,他的核工业,他要搞独立的体系、机械制造,他也有独立的体系,所以,他整个体系是比较完整的。因此,戴高乐上台之后把当时的政局稳下来了。正好是遇到欧洲30年的黄金发展期,这个时候,法国的经济都是百分之五、六甚至到七的,这么个速度在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要求独立的思想,谋求大国地位的思想就越来越明显。
除了经济实力,更为世人所称道的是戴高乐带领战后法国,走出的一条独特的大国之路。
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
采访:法国戴高乐基金会 主席 伊夫·盖纳
我想戴高乐将军对于各种政治体制是尊重的。……一个国家的体制应该适合那个国家和人民的情况。英国人的民主和法国人的民主是不同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的民主也是不同的。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向世界发出了不可忽视的声音。国家发展的独立自主,国与国之间互相尊重、和平共处,是自由和平等的原则在国际事务中的实践途径。
正是在这样的思想主导下,戴高乐实现了他心目中的伟大和光荣。直到今天,法国依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法国,开始接近大革命提出的理想。经过两个多世纪的努力,它逐渐找到了一条通过践行启蒙思想的原则而成就大国地位的发展道路。
先贤祠,被称为法兰西思想和精神的圣地。从大革命爆发两年后的1791年起,这里成为了供奉法国伟人的地方。
两百多年来先后安葬在先贤祠的72人中,有思想家、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其中仅有11人是政治家。是否能安葬于先贤祠,必须经过国民议会讨论,并由总统最终签署命令。
2002年,对于大仲马是否应该被安葬在先贤祠一事,法国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位通俗作家,而先贤祠中供奉的都是代表法兰西精神的伟人。希拉克总统说:“这是我们国家的大事”。最后,国民议会讨论通过,大仲马成为第72位安葬于先贤祠的人。
法国总统 雅克·希拉克:
他们用笔谱写了法兰西的历史,并为它打上了印记,他们以激情和天才,捍卫了自由、平等、博爱,捍卫了共和国,他们是文化的火枪手。
这就是法国,对思想与文化的尊崇早已浸润了人们的灵魂。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自由、平等、博爱,这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也许这是永远无法完全实现的愿望,但是人们可以在无尽的岁月中无限地接近它。
正是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文章分页:[1][2][3][4][5]